良言一句暖三冬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语言的力量真的很神奇,父母的一句话可以成为温暖孩子一生的阳光,但是也会成为没有烟火的武器,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。
所以,聪明的父母要懂得克制,学会好好说话。诺亚舟国际幼教小编收集到的这几句话,尽量少说,最好不说。
01:炫耀的话
无论是小区公园里,还是放学时刻的学校门口,只要有聚集的家长,就是“花式秀娃”的现场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只要聚在一起,便都开始一较高下地炫耀自家孩子,从学习成绩、才艺,夸到懂事、独立,互不相让。
大多数孩子对自己的认知,来自于身边人对自己的评价。
父母在公开场合经常炫耀孩子,过度拔高孩子,别人随声附和,表示赞同,这可能是出于礼貌,心里未必就见得是这么认为的。但是孩子会当真啊,父母和别人的夸赞,会让他们以为自己就是优秀的,是高人一等的,从而无法真正审视和了解自己的实力。
这些孩子深陷父母所编织的美丽世界里,父母越表扬越炫耀,就等于一次加固了他们自我想象的围墙。他们也就更害怕批评,也更敏感更脆弱。一旦遭遇小的挫败,对他们却是巨大打击。
而且,在不断的“被夸”中长大的孩子,更在意别人的看法,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味地赢得别人的肯定和赞赏,而忽略了自己究竟要什么,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02:给孩子贴负面标签的话
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的某一行为标签化,比如相对于蔬菜,孩子更喜欢吃肉,家长便给孩子贴上“挑食”的标签。原来,孩子只是单纯地有选择地选了肉而已,然而,在父母一遍又一遍的暗示和强化下,真的成了挑食的孩子。
在生活中,尤其是在与孩子的沟通中,家长很容易被消极暗示所影响。他们经常不自觉地就给孩子贴上一个坏的标签,固化孩子身上的一下小毛病,导致其扩大化。
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“翁格玛丽效应”,说的是有个叫翁格玛丽的女孩,本来长得不是很美,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给她信心,告诉她其实她很漂亮。由此,女孩有了信心,每次照镜子的时候,她都在心里对自己说:“其实,你很美”。
因为自信的提升,女孩看上去也就真的越来越美了。
这个效应的本质是,当孩子在心理上认可了某种心理暗示,就会不断地往这种形象上去靠拢,朝着这个目标去争取,去努力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成为想要成为的那个人。
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跟孩子们的沟通中,少用或不用消极的暗示,多用积极的正面暗示。但是正面的暗示也要讲究一个度,如果是第一部分的过分炫耀,过度拔高,反而会南辕北辙。
03:诉苦的话
看过太多这样的父母,他们很喜欢把孩子作为自己一生的心血和一生努力的归结点。他们总是认为,自己起早贪黑,粗茶淡饭,省吃俭用,都是为了孩子。
为了激励孩子,让他们达到自己的期望,便总是频繁地将生活的辛苦与不易灌输给孩子,生怕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他们吃了多少苦。很多时候,父母只是说说而已,但是在孩子敏感的心里,可能就种下了种子,影响他一辈子。
父母的诉苦,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石头,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,早早就背上了本不该由他们承担的重负。他们会愧疚,会自责,总觉得是自己连累了父母,性格也会因此变得内向而自卑。因为总是被生活的艰难包裹着,他们也不敢向父母表达内心的诉求与渴望,心理因此变得压抑。
孩子的感知能力是很敏锐的,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与努力,父母夏日背上的汗,冬日肩上的雪,他们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所以,不要随便向孩子诉苦,因为我们不知道,这些有意或无意的诉苦,会带给孩子怎样的压力,而这些压力又会怎样影响孩子的一生,甚至会改变孩子人生的轨迹。
04:敷衍的话
当孩子想要取得我们的夸奖时,很多家长都只是轻车熟路地说一句“你真棒”,但是这句话听上去真的很敷衍啊。我们都知道夸奖是要讲究方法的,夸具体不夸全部,父母应该具体指向孩子所做的事情,有针对性地夸奖。这样孩子才会体验到这样做的愉快心情,最终会强化这种行为,把好的表现坚持下去。
当答应孩子的某个请求时,只要合情合理,就一定要将承诺变为现实。如果答应了孩子某件事转身却忘了,次数多了,孩子就再也不相信大人,还会从心底里看不起父母。
当孩子问你问题或者想让陪伴时,不要以忙为借口随便打发孩子。如果总是这样敷衍孩子,孩子就真的不会来“打扰”你了,你也就真的“清闲”了,这真的是家长想要的结果吗?
所以,希望父母能够认认真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请求每一件事,不要总是敷衍孩子。
文章收集来自互联网,有诺亚舟 国际幼教官网小编收集整理分享